广源闸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89),俗称豆腐闸,是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住持修建的白浮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闸。该闸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其结构大体分为闸门、闸墙和基础三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闸口宽约13 米,长约6 米。历史上,广源闸不仅有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又具有桥的功能。广源闸是元代以后帝、后们出京游玩的重要转船处。因广源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自元代后历朝都对其精心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广源闸仍为木桥,1979 年落架大修,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置栏杆。又于1998 年北京治理长河时进行了修缮,将南侧的桥墩拆除了1/3,重新更换了水泥桥面,增加了汉白玉栏杆。闸墙上两只汉白玉戏水兽基本完好。广源闸是原通惠河头闸,是目前通惠河保存较好的桥闸之一,对大运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护价值较高。广源闸及龙王庙于1999 年被海淀区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偏北,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义门(今之西直门)外所建,取名高梁桥。明清时期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的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踏青时节,都会汇聚在高梁河两岸绿荫下,高梁桥周边的酒肆、茶馆,游客盈门,热闹非凡,为京西郊外的一道胜景。高梁桥为南北走向,现为清代重修之桥。1982 年治理河道时将旧桥加宽,修补残破护栏。现桥长18.4 米,宽15.4 米(原桥宽为6 米),望柱高1.4 米,望柱间距1.4 米,净跨度为5.3 米。改道后的高梁河不再从桥下经过,而从桥旁流过。据桥西北角碑记“北京市政二公司一九八二年十二月改建”可知,现存“八字形桥翅”,即为该次补修。桥为单孔拱券,青白石砌筑。有十二对相望柱,望柱头为方形花盆形,上刻莲花瓣。桥两端桥翅呈八字形,创以抱鼓石,桥西有一对提闸板的石座,是北京目前保存较好的古桥之一。